护理基础知识:消毒隔离与医院内感染

2017-01-06 09:46:44
91 .何谓清洁、消毒、灭菌?
答:1 .清洁:是指用物理的方法除去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
2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或杀灭芽抱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3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抱和真菌抱子。
92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答:1 .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辐射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4)微波消毒法。
(5)机械除菌法。
2 .化学消毒灭菌法:
(1)浸泡法。
(2)擦拭法。
(3)喷雾法。
(4)熏蒸法。
93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烈性传染病患者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而后消毒或灭菌。普通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干燥,然后消毒或灭菌,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
94 .何谓物理灭菌法?
答:物理灭菌法是利用热力或光照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及酶变性或凝固,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95 北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细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损害细菌膜的结构,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                 
96 .热力消毒灭菌法有哪几种?
答:1 .干热灭菌:包括燃烧和干烤。
2 .湿热消毒灭菌:
(1)煮沸消毒法。
(2)流通蒸汽消毒法。
(3)低温蒸汽消毒法。
(4)压力蒸汽灭菌法。
97 .压力蒸汽灭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 .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并干燥。
2 .物品包装合适,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下排气式的物品包体积<30 cm x 30 Cm x 25 Cm ;预真空的物品包体积<30 Cm x 30 cm x 50 Cm ;金属包的重量<7kg ;敷料包重量<5kg
3 .灭菌包放置合理,盆、盘、碗等器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多个包装器皿间用纱布隔开。
4 .灭菌物品尽量拆卸,有筛孔的容器应将筛孔打开,排除灭菌器内冷空气,每日监测一次空气排除的效果。
5 .控制加热速度。
6 .灭菌待干后取出。
7 .注意安全操作,操作人员经专门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
8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98 .试述干热灭菌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答:1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热、不耐湿热或蒸汽和气体不能穿透的物体,如金属器械、玻璃、油、粉、膏等物品的消毒灭菌。
   2 .注意事项:
  (1)物品包体积<10 cm x 10 cm x 20 cm ;油剂、粉剂的厚度<0 . 635 Cm ;凡士林纱布条厚度<1.3 cm 。
  (2)玻璃器皿干燥,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 ℃ 以下再开箱。
99 .试述煮拂消毒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 .适用范围: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2 .使用方法: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 一30 min 。
    3 .注意事项:
   (1)煮沸消毒前,先将物品清洗于净。
   (2)器皿的轴节或容器的盖应打开后再放人水中。
   (3)煮沸过程中不得加人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人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4)玻璃器皿、金属和搪瓷类器皿冷水放人。
   (5)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
100 .试述紫外线消毒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
    2 .使用方法:① 物品表面消毒:30W 紫外线灯,有效距离为25 一60 Cm ,照射强度>= 70 uw / cm2 ,时间20 一30 min 。② 室内空气消毒:每10m2安装30 W 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距离<2m ,消毒时间为30 一60 min 。
    3 .注意事项:
   (1)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
   (2)室内应清洁干燥,适宜温度20 一40 ℃ ,相对湿度应<=60 % ,相对湿度>60 %时应延长照射时间,灯亮5 一7 min 后开始计时。
   (3)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
   (4)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101 .使用环氧乙烷消毒的关键注意点有哪些?
答:1 .纯环氧乙烷应存放在阴凉、通风、无火源、无电源开关处。使用时轻取轻放,切勿猛烈碰撞。
2 .储存温度不可高于40 ℃ ,以免爆炸。
3 .灭菌前物品需彻底清洗干净,但不能用生理盐水清洗。
4 .消毒容器不能漏气,袋内物品放置不能过紧。
5 .本品液体对皮肤、眼睛及茹膜刺激性强,如有接触应立即用水冲洗。                6 . 本品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作业场空气中浓度不应超过Zm 岁耐。                 
102 .如何划分消毒剂的高效、中效和低效?
答:高效: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抱、真菌、结核杆菌、病毒,可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如环氧乙烷。
中效: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抱,如乙醇等。
低效: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不能杀灭细菌芽抱、病毒,如苯扎嗅胺(新洁尔灭)、氯已定(洗必泰)等。
103 .试述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的消毒要求。
答: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凡接触皮肤、勃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或灭菌。
104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杀菌谱广,毒性低,性能稳定,又有利于长期保存,对物品无腐蚀性,不易受有机物及温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使用浓度低,而作用迅速,易溶于水,气味小,对人无刺激性,消毒后易除去残留,且价格低廉。
105 .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
答: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人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组织、皮肤、勃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106 .何谓中、低度危险性物品?
答: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仅与破损皮肤赫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和用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健康无损的皮肤茹膜相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107 .如何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答:1 .高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消毒即可;低度危险性物品,消毒或清洁。
   2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 %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时方选择化学方法消毒。
108 .何谓无菌技术?
答: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09 .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 .环境要整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以防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污染情况下,可保存7 一14d ,过期应重新灭菌。             
5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 . 进行无菌操作时,女口对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消毒。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
110 .使用无菌持物钳关键注意点有哪些?
答:1 .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 .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 .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 .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h 更换。
111 .使用无菌容器关键注意点有哪些?
答:1 .打开无菌容器时,盖(无菌面)朝上放置,取用物品后立即盖严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2 .无菌容器不可任意翻转。手不能跨越打开的无菌容器。
112 .取用无菌溶液操作要点及关键注意点有哪些?                                        答:1 .操作要点:
(1)核对瓶签,检查瓶盖、瓶身有无松动、裂缝,检查溶液有无浑浊、沉淀或变色。
(2)开、盖无菌溶液瓶盖时手不可触碰橡胶塞边缘及内口。
(3)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适当溶液,倾倒液体时标签朝上,及时塞盖。
2 .关键注意点:
(1)不可将无菌物品或非无菌物品伸人无菌溶液中。
(2)不能直接倒出液体。
(3)不能将倒出的液体再倒回瓶中。
113 .无菌包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 .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有效期,检查消毒指示带有否变色,检查包布有无潮湿、破损。
2 .解开扎带放包布下,揭开包布外角,再揭左右两角,手捏左右两角翻折的内侧面,最后揭开内角。
3 .用无菌持物钳取所需物品,放于无菌区域内。
4 .包内有剩余用物,则按原痕包起扎好,注明开包时间,超过24h 不能使用。
5 .包内物品一次全部取出时,可将包托在手中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使包内物品妥善置于无菌区域内。
6 .注意手及未经消毒物品不能触及包内面,不能跨越无菌区,污染的包内物品不可使用。
1 14 .铺无菌盘操作要点有哪些?
答:1 .从无菌包内取出无菌治疗巾,双手捏住治疗巾一边外面两角,双折或三折成双层底,铺于清洁干燥的治疗盘上,上层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2 .放人无菌物品后,展开扇形折叠层,盖住物品,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2 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1 次。
3 .铺巾时手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
115 .试述口罩使用的注意点。
答:1 .口罩应用6 一8 层纱布缝制,长16 一1 8 Cm ,宽14 Cm ,带长30 Cm ,两侧打褶3 Cm ,或使用一次性口罩。
2 .使用时应遮住口鼻,不可用污染的手碰触口罩,用毕应立即放下,污染面向内折叠放人清洁袋内,不应挂在胸前。
3 .使用纱布口罩4 一8h 后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得超过4h 。
4 .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患者应每次更换口罩。
1 16 .手消毒的目的是什么?
答:手消毒的目的是: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1 17 .手消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 .流动水冲洗,使用脚踏式水龙头、肘部开关或其他自动装置。
    2 .洗手用的肥皂应保持干燥或用肥皂溶液。
    3 .擦手巾或纸一人专用。
    4 .洗手时站立位置应和洗手池面盆保持相当距离。
    5 .消毒液浸泡手时间一般为2 min 。
    6 .消毒剂每日更换1 次或2 次,视使用频率而定。
    7 .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应加盖。
118 .接触传染病员后手如何进行消毒?
答:双手浸泡于消毒液中,用手刷刷手,按前臂、腕部、手掌、手背、指甲、指缝顺序刷洗,左右手均刷半分钟,用流动水冲洗后重复刷洗一次,前后共2 min 。双手经流动水冲洗干净后,擦干。
119 .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 .穿隔离衣前准备好工作中所需一切物品。
2 .隔离衣长短合适,无破损。
3 .保持衣领清洁,系领子时袖口不可碰触到面部、衣领和帽子,隔离衣应全部遮盖工作服。
4 .穿隔离衣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不得进人清洁区。
5 .挂隔离衣时,不使衣袖露出或衣边污染面盖过清洁区。
6 .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120 .什么情况下进行床边隔离?
答:在没有隔离病房或单间病室的情况下可使用床边隔离的方法,适用于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
1 2 1 .何谓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
答:1 .传染病隔离是指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患者、可疑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控制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群暂时分离,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如传染病区等。
2 .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层流室等。
122 .隔离有几类?
答: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昆虫隔离、保护性隔离。
123 .隔离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答: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都需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感染发生的主要手段是运用隔离技术阻断感染链的形成,所以隔离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和媒介物中扩散,最终控制和清除传染源。
124 .简述体温表消毒三步法。
答:第一步:浸泡消毒5 min ,取出体温表清洗揩干,并将水银柱甩至35 ℃ 以下。    第二步:浸泡消毒30 min 。
第三步:冷开水冲洗揩干备用,或乙醇浸泡备用。
消毒液每日更换,盛器、离心机每周总消毒至少一次。
125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不得检出哪些细菌?                 答:空气中不得检出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
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其中母婴室、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
医务人员手和皮肤戮膜不得检出金葡菌、大肠埃希菌,其中母婴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儿科工作人员手、皮肤、粘膜不得检出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                
126 .室内空气预防性消毒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 .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对流)每日2 一3 次。
2 .空气消毒剂喷雾(用雾点<5 Um 的喷雾器均匀喷洒=。
3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灯管功率>70 UW/Cm2 ,每平方米1 .5w 消毒30 min 。    
4 .空气清洁消毒器,按使用说明使用。
127 .试述空气采样方法。
答:房间经消毒处理后、在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时用直径9 cm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平板放置于地面垂直高度150 cm ,室内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3 点即中心1 点、两端距墙lm 处各取1 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南、西、北、中5 点,4 个角的布点距墙lm 。                        
128 .试述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答:物体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时用5 Cmx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当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子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擦拭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人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不规则的物体表面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129 .手采样面积是多少?如何采样?
答:被检人5 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 支,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为30 Cm2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指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人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验。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130 . I 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皮肤细菌菌落的标准是多少?答:I 类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 cm3,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手和皮肤粘膜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Cfu =群体形成单位)。
131 .特殊菌种包括哪些?其污染敷料应如何处理?
答:特殊菌种一般指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结核菌等,污染敷料应及时焚毁。
132 .何谓病原微生物?
答: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一能看得见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生物,称之为微生物。对人体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133 .致热原是怎样产生的?
答:大部分微生物都可产生致热原。微生物在生长、繁殖时分泌的代谢物是一种致热原,通常称为外毒素;从微生物的细胞膜中分泌出的物质也是一种致热原,通常称为内毒素。
134 .医院微生物监测包括哪些内容?
答:医院微生物监测包括:
1 .对人的监测(工作人员和患者)。
2 .对环境的监测(空气、物体表面、设备及器械等)。
135 .什么叫层流空气?
答:层流空气是指空气通过孔隙<0.2 um 的高效过滤器,把微生物隔离在外的一种高度净化的空气。空气通过过滤形成一种细薄的气流,以均匀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输送,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不产生涡流,并能捕集微粒尘埃通过回风口把它带出室外。空气持续向外流通,使室内维持正压,防止相邻房间的细菌侵人。层流分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
136 .何谓医疗废物?
答:医疗废物是指卫生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护理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37 .试述医疗废物集中管理的基本要求。
答:1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 年。
2 .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
3 .有效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禁止任何单位、个人转让、买卖。4 .禁止运送过程中丢弃,禁止在非储存地点倾倒、堆放或混人其他废物中。5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1 38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 .使用后的一次吐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2 .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 .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139 .院内感染有哪两种类型?
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140 .院内感染的特征是什么?
答: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遭受的感染。特征:
1 .感染发生的地点是在医院内,排除在医院外已受到感染而在住院期间才发病的患者,但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
2 .感染和发病在不同阶段发生,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一发病。
3 .感染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住院患者、门诊患者、陪住者、探视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其中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
141 .院内感染的鉴定原则是什么?
答:1 .人院时无这种感染,也未处于这种感染的潜伏期。
2 .发生感染,其潜伏期不明。
3 .发生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
4 .在新的部位发生具有临床表现的感染。
5 .在原来的感染部位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142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侵人性诊疗机会增加;抗生素滥用;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
143 .试述控制院内感染三大要点。
答:1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技术。
2 .中心供应室等无菌物品灭菌质量的保证。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144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1 .从事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
2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除戴手套外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酌情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3 .如操作者手部皮肤破损,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145 .试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
答: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豁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
3 .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立即用75 %乙醇或0 . 5 %聚维酮碘(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和包扎;被暴露的载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